解放战争中我军最悲壮一战,被俘牺牲近万人,上万条枪鸣枪致哀!

pg电子游戏试玩200

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pg电子游戏试玩200 > 新闻动态 > 解放战争中我军最悲壮一战,被俘牺牲近万人,上万条枪鸣枪致哀!
解放战争中我军最悲壮一战,被俘牺牲近万人,上万条枪鸣枪致哀!
发布日期:2025-08-07 14:43    点击次数:72

1949年10月,金门战役创下了解放战争以来损失之最,9000多将士全军覆没。

回想不久前,三大战役,解放军捷报频传,横渡长江,南京上海,所向披靡。

8月福州解放,10月,解放军攻打漳州厦门,汤恩伯固若金汤的防御工事灰飞烟灭,金门周边两个岛屿也被迅速拿下。

剩下最后一个金门孤岛,负责攻克金门的团长叶飞,有着“小叶挺”之称,是位足智多谋的常胜将军,他放出豪言:“金门必胜!”。

稳操胜券却落得如此境地,这到底发生了什么?

图片

信截获情报不信俘虏供词,叶飞判断失误

解放战争后期,解放军一路势如破竹,锐不可当,国军将领胡琏多次成为解放军手下败将,这次却来了一个疑兵之计,骗过对手,扳回一局。

他在国民党军中,评价比较高,说他彪悍如张灵甫,却没有他的“骄”,忠心堪比黄百韬,但比他足智多谋。

淮海战役中,国民党给官兵空投物资,大家却强烈要求空投胡琏,上方还真把胡琏空投过去,无奈大势已去,胡琏最后只得跳上一辆坦克,夺路而逃。

伤还没养好,蒋介石又命令他去浙江福建招兵买马,胡琏不辱使命,居然召集了10万人马。

当1949年,解放军准备对厦门金门下手之际,国民党高层就把保护台湾作为重点,专门抽调部队驻防金门,因为如果金门不保,台湾就岌岌可危。

图片

胡琏这只“狐狸”领命后,开始布疑兵,他先把自己的十一师派遣到厦门,却打着12兵团的旗号上街游行,以迷惑解放军,然后悄悄把这批人调去增援大嶝岛作战。

10月8日,他又秘密调集8个团对金门增防,还让一个军待在船上,在海上漂着,后来看准时机,改变航线支援金门。

解放军在攻下了厦门后,并未发现胡琏12兵团的踪影,只当是胡琏虚张声势,没在意,狡猾的胡琏这时给蒋介石发报,假装12兵团还在海上,请求撤回台湾。

这封电报正好被叶飞部截获,让他们误认为,守岛的李良荣兵团还在,胡琏的12兵团还没到,当下是最佳攻击时间,于是叶飞命令当晚发起进攻,好比靶子还没瞄准就扣动扳机。

图片

原来解放军在攻克其大小嶝岛时,抓了胡琏兵团的俘虏,经审讯,他们供出胡琏部队已有两个师上了金门岛,可叶飞根本不相信,认为是国民党派的奸细,扰乱视听。

情报不准确,就会导致判断失误,最终造成命令不切实际,从而葬送难得的获胜机会。

满载九千多名将士的船只,一路顺风,随着潮水涨势靠岸,但岸边布满密密麻麻的地雷,解放军死伤惨重。

英勇的解放军强行突破,连续攻陷古宁头等多个村落和据点,不久遭到国民党军全力反击,他们出动空军和坦克装甲部队,将解放军逼退,最后发生巷战。

双方都顽强抗争,刺刀见红,生死只在分秒间,此刻,解放军多么需要第二梯队增援,缓解被动状态。

图片

可是我军运送第一梯队的船只,还没来得及返航,潮水已退,全搁浅在沙滩上,更让人绝望的是,这些船只遭到国军海军炮轰,第二天又出动飞机扫射投弹,所有船只化为灰烬。

海对面的解放军,眼睁睁看着兄弟部队惨状,望海兴叹,上万条枪对着天空,鸣枪致哀;没有船只,无法前去增援,萧锋在指挥所急得团团转。

直到26日凌晨3点,解放军才有一个营成功登陆增援,但他们的轻火器完全无法与敌军的坦克抗衡,又被逼回古宁头村。

后来,胡琏把岛上所有部队集结起来,在坦克和炮火攻击下,一步步收复被解放军占领的村落和据点,第二天早上,敌人像潮水般从三个方向,涌向古宁头村。

图片

解放军战士弹尽粮绝,剩下的50多人集体跳海,国军的机枪扫过,海面一片殷红,苦战三天三夜后,解放军无一人返回海对岸。

让国军失望的是,他们居然没有发现一个解放军的师级军官。

叶飞为此很自责,请求处分,但上级没有追究他的责任,他反而心理压力大,积极准备一雪前耻,可天不随人愿,很快朝鲜战争爆发了,当务之急是抗美援朝。

毛主席亲自发来电令,解除福建前线再次攻打金门的任务。

金门惨败的原因,远不止这个。

图片

官兵被胜利冲昏头脑,大意失荆州

当时十兵团上下官兵,都认为此战必胜,负责执行任务的是28军,由副军长萧锋负责指挥,叶飞选了这个善守不善攻的部队,是为了照顾他们也挣点功绩,怕以后没啥仗打了。

指挥萧锋也出于同样的心理,为了平衡好属下利益,让各部队都能分到一些战利品,在事先没协调磨合的情况下,安排三个隶属不同建制师团的人员,组成9000余人的第一梯队。

本来船只很紧缺,有的船却装的是夺取胜利后需要用的东西,比如用来庆功的肥猪,需要大把花销的人民币,还有新政权开张要用的办公桌椅。

“打完这一仗,为新中国献礼!”官兵口中都是这样的话语,被胜利冲昏了头脑,无法冷静下来思考,没有人认为这次战斗会失败。

图片

他们在思想上也轻视金门,只重视厦门,刚攻克厦门,叶飞就率部进驻厦门,兵团领导把大量工作投入到维持城市秩序,和城市建设上。

军事工作降到了第二位,严重影响了攻打金门前的准备工作,船只征集迟迟不能到位。

而攻克厦门的时候,领导高度重视,全兵团一盘棋,军团统一制定军事方案,统一部署和实施,首长亲自指挥到师一级;打金门的时候,把指挥权交给一个副军长,军团首长无暇过问。

盲目乐观,过高估计自己,低估敌人,国军在福建的各个战役一触即溃,让十军团官兵认为敌人不过如此,没想到他们会作困兽斗,船只不足,以为来回两趟即可解决问题。

图片

他们根据以往的经验,认为兵力相当,或我方略少于敌军,也能攻克金门,完全没有紧急情况的预案,误以为打金门比厦门容易,而实际情况正相反。

国民党军凭借海洋天堑,海军空军优势,人数优势,让解放军吃了大亏。

战场上,国民党军的战斗力远没有估计的那么低,蒋介石下令死守金门,军人胆敢后退必死无疑,横竖都是死,还不如一拼,落个好名声,打起仗来,勇猛程度超乎我们想象。

我军临时拼凑的三个团,没有统一指挥,各自为阵,船只运送到岸,也没有人指挥其返航,一直原地等待命令,等到海水退潮搁浅,又被国民党军全部炸毁,第二梯队无法过来。

图片

28军都是来自北方的军人,一群旱鸭子,人生第一次见到大海,缺乏海洋生活常识,居然还有人不知道海水为啥那么咸。

根据叶飞的回忆录,当时他不单单管军队的事情,刚打下厦门,千头万绪,缺粮缺燃料,人心不稳,加上当时认为金门就像盘中的一片肉,迟早都能随意夹起来,没有高度重视。

他把精力放在解决厦门问题去了,导致进攻金门的准备工作不足,脑子中认为金门没啥防御工事,守军李良荣兵团,只是2万人的残兵败将,不足为惧。

而且厦门那么多永久性防御工事,守军是兵强马壮的汤恩伯军团,这么难的都被攻克了,小小金门岛不算个啥,思想上就松懈了。

图片

本来原计划厦门和金门齐头并进,叶飞把解放金门岛的任务交给了28军,其他两个军攻打厦门,好不容易征集的船只部分被台风吹跑了,缺口比较大,只好先攻打厦门。

不巧的是28军军长政委都在因病休假,只得由副军长和政治部主任负责指挥,叶飞给他们交代了注意事项后,就忙自己的去了。

因船只征集不足,攻打金门的时间一推再推,直到发起进攻之时,船只仍然不足,一次只能运三个团,遗憾的是,第一批运过去的,没有一个师级指挥员。

滩头阵地还没固好就向纵深插入,结果被胡琏部队包围,切断了后路,其他四个团因无船只,无法增援,眼睁睁看着对岸敌众我寡,激战惨烈,无计可施。

图片

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,我军将士拼死一战,在无后援,无补给的情况下,鏖战三天三夜,让国民党军也伤亡了9000多人,实属不易。

金门惨败,朝野,28军指挥员痛哭失声。

叶飞在总结金门失利的原因时认为,我军没有海军和空军是不利因素之一,但轻敌,没有重视渡海作战中的困难,盲目乐观是最根本的原因。

由此导致准备不充分,责任落实不到位,得不到增援,指挥官不到位,没有巩固滩头阵地就往纵深深入,犯了兵家大忌等一系列问题。

而国民党军正相反,他们小心翼翼,如履薄冰,置之死地而后生。

图片

国军在大陆的残兵败将,誓死守卫金门

与我们的骄兵不同,国民党军属于哀兵,他们多次被解放军击败,这次格外小心,因为他们输不起,金门如果失守,他们很可能死无葬身之地。

金门开战的那个夜晚,蒋介石的爱将陈诚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,书桌上的烟缸里装满了烟蒂;当蒋介石得知金门大捷,居然哭了,他太需要这样一场胜利。

蒋介石深知渡海作战船只的重要,他们败退的时候进行了不少反共宣传,使得当地虽然解放了,老百姓不买账,要么船工躲起来,要么把船藏起来,好容易把他们征集来,又逃跑了。

早在1949年9月,蒋介石就嘱咐汤恩伯,意思是如果解放军要去攻打他们,一定会选月满涨潮之时,一定要派海军空军加强对船只的巡逻,100海里范围的大小船只统统彻底毁掉。

图片

国军的飞机对大陆沿海的船只实行狂轰滥炸,连造船厂也不放过,他们还用海军和炮火封锁海域,不让外地船只过来。

同时,蒋介石下达命令,要求对金门实行严防死守,在大嶝岛失守后,这里的守军火速调防金门岛以西。

金门战役之前,蒋介石就告诫部下,要有“有金门,便有台湾”的理念”,他自己多次带领儿子蒋经国和得意门生,亲临该岛,实地调查,在此基础上做周密安排部署。

蒋介石把多次败于萧峰叶飞的胡琏,用来对付他们,可谓用心良苦,一方面胡琏熟悉对手,另一方面他会铆足劲,一雪前耻。

这个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,毛泽东都曾评价他“猛如虎,狡如狐”。

图片

国民党内部,早就做好了一旦厦门失守,确保金门的准备,汤恩伯的军以上指挥机关是设在军舰上的,一旦形势不对,赶紧逃跑,保存有生力量守金门。

在他们眼里,厦门易攻难守,如果没有大陆支援,将会成为一座死城,守久了会成为包袱;而金门不一样,对外依存度小,适合作为军事基地,他们下决心死守。

蒋介石把最优良的12兵团派去驻守金门,完全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残兵败将,这些在大陆畏首畏尾的“残兵败将”,在决定台湾“中华民国”生死存亡的战役中,冒死一战。

他们上下齐心,高度重视金门一战,取得了胜利,也改写了历史。

图片

金门战役,党中央没有追究谁的责任,只希望十军团认真检讨,分析失败的原因,其中骄傲轻敌,麻痹大意是最根本的问题。

此战已经过去了70多年,当年的硝烟淹没在历史长河中,唯有当地建筑上的弹孔和伤痕,依稀可见那时战斗的惨烈。

虽然“胜败乃兵家常事”,但“骄兵必败,哀兵必胜”,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。

前车之鉴,后车之失,我们不一定面临血与火的战场,但在很多其他领域依然“刀光剑影”,唯有保持清醒,才能立于不败之地。

图片

参考文献

《叶飞回忆录》

首战金门县——《金门战役纪事本末》选载之二

略论金门战役失利的思想认识因素

金门战役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——《金门战役纪事本末》选载之一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灵宝毕法注译上《沉志刚王力平注释》_714157060
下一篇:【白老师语丝2424】解放教师生产力!DeepSeek 13个教学神器应用指南(附实战案例)